2015年,一个地地道道的米易农民在成都出了名,人称“核桃爸爸”。
2年后,这位“核桃爸爸”玩起了“高科技”,要改变自己“面朝黄土背朝天的”日子,要发家,要致富。
以下是正文
↓↓↓
这个人就是今天的主角——贺万高
“贺大哥,我还要50斤核桃,钱还是微信转给你。”9月27日,家住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新山村6组的贺万高收到这条微信,正准备给对方回复,对方转账的信息又发了过来,这已经是贺万高当天收到的第4笔生意。
长得黝黑壮硕的贺万高,或许在米易县庞大的微商队伍中并不起眼,但他却因为这,成了当地有名的生意人。从农民到生意人,是贺万高这五年来迈出的最大的一步。
从前的贺万高,是“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知种庄稼”,从玉米到芋头,从烤烟到核桃,东西种了不少,但一年忙到头也赚不到几个钱。“在我们那,所有人都是这么生活的,日子勉强能过下去,也没想过自己能干别的什么事,”说起以前的生活状态,贺万高颇为感慨,“真的是穷日子过惯了,也过怕了。
变化起源于2015年9月,贺万高得到了一个“核桃爸爸”的称谓。“当时我孩子得了重病,因为缺钱,我就在孩子治病的医院旁卖起了核桃,”回忆起自己创业的初衷,贺万高挤出一丝苦笑,“当时只觉得能挣一分是一分,可没想到来买核桃的好心人越来越多,连媒体都来给我做了报道,我学微信也就是在个时候。”
因为核桃质量好,人品又值得信任,“核桃爸爸”这个称谓通过朋友圈的发酵,知名度不断提高,通过微信找到贺万高买核桃的外地人也日益增多。与此同时,随着米易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,针对贫困户增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的宣传不断铺开,各项扶贫政策相继出炉,过怕了穷日子的贺万高也开始思考,怎样才能摘去这顶戴了几十年的贫困“帽子”呢?
“正好当时村干部来给我们宣传针对贫困户的小额扶贫贷款政策,还有产业扶持基金等项目,鼓励我们发展产业,脱贫致富。”贺万高说,“所以我就大起胆子借了48000元钱,准备把以前的小打小闹,干成一个大产业。”
今年4月,贺万高借来的4万元小额扶贫贷款和8000元产业扶持基金,买了一台核桃清洗机、一台去皮机和一台烘干机,正式开始了自己农产品初加工的创业之路,“我最熟悉的就是种核桃,但是卖生核桃也就几块钱一斤,有时候收成不好连本都收不回来,加工成干核桃能卖到15至17块钱一斤,差距很大。”
但创业的路同样荆棘密布,技术不过关,是摆在贺万高面前的最大难题。在帮扶单位和村干部的督促下,以前只会扛锄头的贺万高拿起了纸和笔,核桃怎样清洗才不会影响品质,烘干多长时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,烘干之后怎样包装才最适合运输?不懂就问,不会就学,驻村第一书记、农技员、贫困户帮扶责任人,都是贺万高学习的对象,“确实要感谢他们,不怕辛苦跑到这大山里来教我知识,帮助我脱贫。”
名气越来越大、生意越来越好,今年以来,贺万高已经通过微信卖出干核桃500多斤,收入近万元,超过了此前一家人的全年收入。